在智能制造迈向深水区的今天,人形机器人怎么保持平衡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,更是制约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“卡脖子”难题。
传统机械臂因依赖预设程序,难以应对物料形变、环境干扰等问题,导致良品率波动与效率损失。
富唯智能凭借融合感知、决策与执行的全栈技术体系,为行业提供了标杆级解决方案。

01 技术挑战:平衡不是“站着”那么简单
在动态的工业环境中,人形机器人怎么保持平衡远比想象中复杂。从3C电子元件的微米级焊接到汽车零部件的高频次抓取,制造场景对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精度提出了苛刻要求。

传统机器人依赖刚性程序化控制,难以应对地面震动、负载变化及外部干扰等复杂因素。
平衡问题不仅关乎机器人是否摔倒,更直接影响其执行任务的精确度和可靠性。在半导体制造车间中,即使微米的振动也可能导致精密装配任务失败。
02 五大模块:打造机器人的“平衡感”
富唯智能构建了知识驱动的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框架,涵盖大脑、小脑、躯干、世界模型、虚实融合仿真器五大核心模块。
这一技术框架直指核心问题——人形机器人怎么保持平衡,并给出了全方位答案。
“大脑”搭载自主研发的工业级大模型GRID,融合语义地图与知识图谱,负责高层任务规划和决策;“小脑”则作为一体化控制器,实现微秒级的实时运动控制和平衡反射。
这种“大小脑协同”的设计理念,使机器人能够在复杂工厂环境中实现工业数据的自主感知、智能推理与精准执行。
03 富智1号:装配场景的“平衡大师”
富智1号装配人形机器人采用轮式结构与折叠式升降设计,直面人形机器人怎么保持平衡这一挑战。

它通过GRID任务规划大模型与语义地图、知识图谱的融合,赋予机器人对动态环境的自适应能力。
在汽车零部件装配场景中,富智1号能够在地面轻微震动的环境下保持机身稳定,将装配误差控制在0.2mm内,良品率提升至99.8%。

其内置的六维力传感器可实时捕捉接触力、扭矩及环境三维信息,精度达到±0.05mm与±0.1mm,为平衡控制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。
04 富智2号:灵活转运的“稳定行者”
富智2号转运人形机器人采用轮式结构与升降柱设计,可灵活调节作业高度。依托GRID大模型的泛化操作能力,实现长序列复合任务的智能路径规划。

人形机器人怎么保持平衡在移动转运过程中尤为关键。
富智2号的一体化控制系统支持机器人快速部署,在物流、医疗、新能源等多种工业场景中,即使在高负重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行驶。
基于深度学习算法,机器人在行进中能实时解析多模态数据,生成最优运动路径,响应时间小于50ms,较传统控制方式效率提升40%。

05 技术内核:从感知到执行的平衡闭环
富唯智能的平衡技术核心在于建立了“感知-决策-执行”的完整闭环。机器人的“世界模型”整合了多传感器数据,构建出环境动态变化的三维语义地图。
实测数据显示,机器人连续作业数个小时后,重复定位精度仍保持±0.02mm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在半导体制造车间中,富智1号机器人正执行精密芯片装配任务。突然,一旁AGV小车经过引起轻微地面震动。
机器人内置的六维力传感器瞬间捕捉到这一变化,“小脑”层控控制器立即发出调整指令,机械臂的轨迹随之微调,装配精度依然保持在微米级别。
这正是富唯智能给出的平衡答案——不是简单的保持不倒,而是在动态环境中依然能精准完成任务的能力。